一、工程概况
工程名称: 凤凰小学扩建工程--风雨操场
分项工程名称: 屋面网架结构工程
建设单位: 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局
施工单位: 上海朋乐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
设计单位: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
面积(垂直投影):1489.02㎡(长×宽:49.8×29.9m),高16.0m。
结构形式:正方四角锥网架结构
支承形式: 下弦支撑
支座数量:20个
屋面形式:100mm厚岩棉夹芯板屋面
屋面荷载:1.静荷载:上弦:0.5kn/㎡;下弦:0.5kn/㎡。2.活荷载:上弦:0.5kn/㎡。3.基本风压:0.75kn/㎡。4.抗震烈度:7度,基本地震加速度0.10g。
本工程建筑面积约1489.02㎡,柱网间距为5.4m-8m不等。网架杆件应有质量证明及复检报告,采用高频焊管,材质为Q235B,起步杆件Φ48x3.5,最大杆件Φ159x6,其余分别为Φ60x3.5/75.5x3.75/88.5x4/114x4/140x4。下部支撑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,上部屋面为网架屋面,结构形式为正放四角锥螺栓球网架,跨度30m,支座20处;屋面C型钢钢檩条铺夹芯板。
施工任务:
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钢网架的制作安装以及屋面檩条、汲水天沟与屋面板的安装,在保证工期、安全文明施工的同时,严格控制工程质量,全面把关打造精品工程,待安装完毕后进行自检,自检合格后提交所用材料的材质报告、合格证以及相关资料。
现场情况:
1.施工场地,现场具备搭建相应设施进行施工安装的条件。
2.现场已具备材料设备及施工人员进出场条件。
二、编制依据
1.《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》JGJ7-2010
2.《钢结构设计规范》GBJ50017-2003
3.《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》GB50018-2002
4.《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GB50205-2001
5.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》GB 50011-2010
6.《建筑结构荷载规范》GB50009-2006
7.《钢网架螺栓球节点》JG/T 10-2009
8.《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》JGJ78-91
9.《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》JGJ81-2002
10.《钢结构高强螺栓连接的设计、施工验收规范》JGJ82-91
11.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》GB50300-2001
12.《防腐标准》ISO/ZH12944
13.《钢铁结构构件防腐保护涂层应用指南》BS5493:1997
14.《多功能钢铁表面处理液通用技术条件》GB/T12612-2005
15.《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》CECS24:90
16.《钢结构防火涂料》GB14907-2002
17.《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》GB8923-88
18.《建筑构件防火喷涂材料性能试验方法》GA110
19.《钢网架检验及验收标准》JGJ2
20.《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GB50205-2001
21. 建筑法等国家现行建设管理法规和广东省建设工程有关规定等
22.我公司的管理手册、程序文件、内部文件等管理制度
三、网架安装总体流程
(一)、网架安装流程
本工程网架为螺栓球节点网架,网架下部无障碍物,因此采取地面上分块拼装。利用吊车对网架按轴线分单元进行高空拼装。其具体操作流程为:
1、第一跨网架安装:
在地面上进行第一榀网架安装,网架为下弦支座支撑,所以安装还是从网架下弦开始,接着是腹杆安装,再是网架的上弦安装。第一格网架安装完成后进行检测测量。合格后将第一格吊起高空散装。
2、第二跨网架安装:
在第一格网架安装好的基准上进行第二格网架安装,进行第二格网架安装前需要对其定位基准进行重新测量;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第二格网架构件安装。安装方案同样采取在地面上进行。网架安装顺序同第一榀网架一致。从网架下弦向上弦方向安装。
四、网架安装安全方案
1、网架杆件堆放时安全要求
网架高空散装时,网架杆件人或汽车吊将其运至工作面上,在吊装过程中,网架杆件不应集中堆放。应按照安装平面图的杆件编号合理的分散堆放。
2、网架安装安全操作要求
1.所有操作人员在工作平台上拼装时,必须带好安全帽,系好安全带。
2.拼装支架必须符合稳定性要求,以确保安全生产。
3.在拼装上弦网架杆件时,操作人员必须将安全带系在已经安装好的网架杆件上,严禁在上弦杆件上行走。具体操作示意简图如下:
装方向
4.在高空的操作人员,严禁上下抛物。
5.在焊接与钢柱相连接的相关杆件时,作业区域应清理其它杂物,严禁在焊接区域附近以及焊接区域下方有易燃易爆物品。
6.焊接人员必须带好防护用品,以免个人受到伤害。
五、安全保证措施
(一)、安全管理目标:杜绝重大伤亡,死亡率为零;减少轻伤,负伤率不大于2‰;
(二)、安全生产技术措施
1、安全防护
⑴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
①必须佩戴安全帽
②必须系好安全带,安全带高挂低用,且必须系在固定物上。临边作业,2米以上高空作业必须使用安全带。
③必须穿安全劳保鞋,带电操作需戴安全手套
④进行可能引致眼睛受到伤害的工作,必须佩戴护目镜。在有害气体环境中工作,必须佩戴防护面罩。
2、其他中小型机械安全使用
⑴中小型机械应在操作场所悬挂安全操作规程牌,操作人员应熟悉其内容,并按要求操作。应持证上岗,操作时专心致志,不得将自己的机械交他人操作。机械要做到上有盖、下有垫,电箱要有安全装置,要有漏电保护装置。
⑵对电锯等设备,其传动部分应有防护罩,电锯应有安全装置,要有漏电保护装置。
⑶电焊机一次线接机处,应有保护罩,电线不得任意布放,放置露天应有防雨装置。手把线不乱拉,手把要绝缘,不跑电、不随意拖地。
⑷乙炔瓶上应有明显标志。瓶上应有防震圈,要防暴、防晒。
⑸乙炔瓶和氧气瓶应隔离存放,施工时两者间距应在10m以上。
3、高空作业和高空落物
高处作业时,工具应装入工具袋中,随取随用。
高处作业时,拆下的小件材料不得随意往下抛掷。
4、布置安全标志
在危险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:
5、施工用电安全措施
⑴、工地采用三相五线制保护接零系统,具有专用保护的TN-S线路(即保护零线专用,不得与工作零线相混用,所有保护零线均应与专用保护零线相联接)。
⑵、装置或检修设备时应先切断电源切勿带电作并挂警示牌,遇有人进行电工作业时应于接通电源前告知他人。
⑶、橡皮电缆架空敷设时应沿墙壁或电杆设置,严禁用金属裸线作为绑线,电缆的量子最大弧垂距地>2.5m.
⑷、各工作操作人员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必须穿绝缘鞋,带给缘手套。
⑸、用电设备要有各自专用的电源控制,必须严格实行“一机一闸一漏一箱”制,严禁一闸多机及超负荷运行。
八、应急预案
为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建筑工程重特大安全事故,高效、有序地组织事故抢救工作,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,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工作秩序,按照《安全生产法》、《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》的要求,结合本工程施工的实际,制定以下方案——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。
(1)本预案的适用范围
本预案所称重特大事故,指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重大事故、一次死亡1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特大事故。
(2)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指挥系统
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在公司统一领导下,由安全部门负责,相关部门分工合作,密切配合,迅速、高效、有序地开展工作。
(3)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的职责
1)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救工作,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,力争把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。
2)根据事故发生状态,统一布置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,并对应急处理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。
3)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,及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。
4)紧急调用各类物资、人员、设备和占用场地。事故抢救处理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归还或给予补偿。
5)当事故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,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。
6)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。
7)做好稳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。
8)适时将事故的原因、责任和处理意见向社会公布。
(4)重特大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
1)重特大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,事故单位必须以最快捷的方法,立即将所发生的重特大事故的情况报指挥部办公室,并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。事故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: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、企业规模;事故发生的时间、地点;事故的简要经过、伤亡人数、直接经济损失和初步估计;事故原因、性质的初步判断;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;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;事故的报告单位、签发人和时间。
2)指挥部接到重特大事故报告后,立即报告总包。同时派人迅速赶赴现场,进行事故现场的保护和证据收集工作。必要时可将事故情况通报给市公安局或驻军及武警部队、请求给予支援。
3)重特大事故发生后,事故发生地的有关部门应协助保护现场,并迅速采取必要的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。因抢救伤员、防止事故的扩大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,必须作出标志、拍照、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,并妥善保存现场现场重要痕迹、物证等。
(5)应急处理预案
1)接报事故后5分钟内必须完成以下工作:立即报告上级单位;根据事故情况或险情情况,立即组织调集应急救援人员、车辆、机械设备,组织抢救力量,迅速赶赴现场。
2)应急处理措施
①抢救方案根据现场实际发生事故情况,最大可能的迅速调集汽车吊等机械设备,车辆迅速投入开展抢救工作,调查现场情况,如有人员失踪,立即辨明方位,紧急安排技术人员根据工程特点、事故类别,制定抢救方案,同时安排受灾人员生活问题,维持现场秩序。
②伤员抢救立即与急救中心和医院联系,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,确保伤员得到及时医治。
③事故现场取证救助行动中,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,以利于事故处理,防止证据遗失。
④自我保护:在救助行动中,抢救机械设备和救助人员应该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,陪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,加强自我保护,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。